配资查询网站:12月4日凌晨0时13分,广发证券成功落地“跨境理财通”业务,拿下券商渠道首单。紧随其后,中金财富、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先后完成“跨境理财通”的首单业务。至此
12月4日凌晨0时13分,广发证券成功落地“跨境理财通”业务,拿下券商渠道首单。紧随其后,中金财富、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也先后完成“跨境理财通”的首单业务。至此,“跨境理财通”展业机构从“仅银行”正式拓宽至“银行+券商”。
“证券公司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是对市场财富管理机构的重要补充。”有券商人士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银行而言,证券公司是以权益资产为主的机构,在基金代销上有相对优势,可与银行客群及产品形成互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拓展“跨境理财通”的业务版图。
全程实现线上化成吸睛点
就在广发证券落地首单业务后的十几分钟,4日凌晨0时25分,中金财富首单“跨境理财通”业务在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完成备案;16时12分,中金“跨境理财通”“南向通”首单通过中金香港证券平台认购中金香港资管现金管理旗舰货币市场基金。此后,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华南、兴业证券也陆续宣布公司“跨境理财通”业务正式展业。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中金财富“跨境理财通”首单办理报送与首单完成交易并非同一投资者。“证券公司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全程可实现线上化是最便捷且有吸引力之处,非常符合年轻投资者的习惯。”居住在深圳的王先生正是中金财富成功办理报送的首单“跨境理财通”业务的投资者。“可以全程在线上完成,而且每一步财富顾问都可以线上指导我,既不用去柜台,也不用去香港开户,在内地就可以体验到香港的投资理财服务,非常方便。”王先生说。
从实际业务办理情况来看,以“南向通”为例,记者了解到,在投资者资质确认后,无论是通过券商App还是营业部现场办理,账户开户过程最快1个交易日内即可完成,待券商将开户数据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确认成功后,即可进行资金汇划、换汇、产品投资。
事实上,自11月1日境内外首批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的14对券商名单公布后,证券公司抢“蛋糕”之战便已悄然打响。记者了解到,在前期准备阶段,多家券商为“跨境理财通”业务运行做了充分保障。
例如,中金财富证券和中金香港证券建立了“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投资者权益保护实施方案,严格实施资金闭环汇划和封闭管理,并与合作银行签署办理资金跨境汇划的合作协议等。围绕“跨境理财通”的开户、产品管理、“南向通”交易、“北向通”交易、资金转账、线上兑汇等关键业务场景,进行了多轮境内外联动的全流程测试。
“中信证券华南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内控制度、操作规程以及业务合作协议等;在系统建设上,对技术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确保跨境资金的安全和合规流动,并通过了全面的系统对接测试工作;在业务培训上,对员工进行了全面业务培训,让员工熟悉‘跨境理财通’业务知识、操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合规管理要求。”中信证券财富管理委员会联席主任陈钢对记者表示。
华泰证券也在系统开发、制度建设、产品筛选等工作上积极发力,将“跨境理财通”业务与其持续深化跨境一体化联动战略深度融合,持续优化跨境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体系。
“跨境理财通”规模增长迎新动力
“跨境理财通”于2021年9月起推出,是在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下,便利港澳及广东省九市居民的跨境理财项目。自《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发布,“跨境理财通”迈入2.0阶段后,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数量由2月底的7.34万人增加至12.54万人,增长超70%,其中包括港澳投资者5.22万人、内地投资者7.32万人。从理财规模看,境内银行通过资金闭环汇划管道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由2月底的152.83亿元增至952.16亿元。
其中,内地投资者参与的“南向通”是“跨境理财通”规模明显扩大的主因。3月至10月,内地投资者参与人数增加1.7倍,港澳投资者增加12.7%;“北向通”月度评价跨境汇划金额为1525万元,“南向通”月度评价跨境汇划金额达99.77亿元。
“‘跨境理财通’2.0版本在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范围、合格投资产品范围、投资者个人额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有效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跨境投资。目前,每位投资者可同时最多选择一家试点银行、一家试点证券公司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前述券商人士说。具体而言,包括新增内地投资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要求、投资者个人额度从1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新增券商参与和扩大可投资产品范围等。
业内普遍认为,券商渠道的放开将进一步打开“跨境理财通”规模增长空间。
广发证券财富管理部表示,“跨境理财通”2.0版本优化后,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和港澳投资者提供了正式且便捷的渠道,首次允许个人投资者直接跨境开设和操作投资户。同时,资金的汇划均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使得投资者有更大的自主度去选择理财产品。
东海证券分析师陶圣禹认为,从参与客群来看,业务开通有一定资产、收入要求,匹配财富类客群画像,有利于提升财富管理客户黏性与活跃度;从投资范围来看,基本为低或中风险资产,资产保值属性更加突出。预计未来随着投资品种的扩容以及试点机构的扩充,跨境交易持续放量,有望助推业务规模增长,同时也能提升券商国际化服务水平。
同台竞技促产品服务多元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公告的“跨境理财通”试点券商名单,其中,14家境内券商分别是: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平安证券、中金财富、国投证券、中信证券华南、国泰君安、华泰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申万宏源、中泰证券和兴业证券。对应的14家香港合作机构依次为:招商证券(香港)、广发证券(香港)、国信证券(香港)、平证证券(香港)、中金香港、国证国际证券(香港)、中信证券经纪(香港)、国泰君安证券(香港)、华泰金融控股(香港)、中信建投(国际)、中国银河国际证券(香港)、申万宏源证券(香港)、中泰国际及兴证国际。14家境内券商均暂无澳门合作机构。
券商入局展业对于先行试点的银行而言,既是竞争者也是合作方。“银行可为券商提供账户服务、境外换汇及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服务,积极展现协同优势。”有业内人士表示。同时,银行也会积极推动业务创新,丰富产品货架,更好服务跨境投资者,融入国际化竞争环境。
招商银行表示,对机构来说,银行和券商良性竞争能推动整个市场专业化能力提升。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各机构将不断推动业务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与客户体验;另一方面,“跨境理财通”本身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券商展业将进一步深化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促进市场融合。
展业机构的“鲶鱼效应”会否出现仍未可知,但在“跨境理财通”2.0版本下,“北向通”合资格产品在公募基金领域新增了R4级产品,丰富了跨境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对参与机构而言均是不小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多家券商在产品筛选方面已率先发力。
据中金财富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考虑管理人管理规模、风险管理能力、投资研究资源、过往业绩等因素,中金财富上架的符合“北向通”要求的基金产品超6000只,产品类型覆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
中金香港上架的“南向通”合资格基金产品数量超170只,主要投资策略包括大中华股票基金、亚洲股票基金、全球投资级债券基金、亚洲投资级债券基金、短债基金、货币基金等。同时,中金香港证券上架的“南向通”合资格债券产品数量达数百只,主要涵盖环球主权债券、投资等级企业债券等。
华泰证券网络金融部表示,公司首批“南向通”“北向通”产品包括上百只不同风险等级的公募基金和债券产品,涵盖人民币、港元、美元等多个币种,其中,“南向通”合资格债券包括1个月至30年期美债。“南向通”客户通过“跨境理财通”进行货币兑换后,最快“T+1”日可用于交易。
据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广发“北向通”可代销产品数量达8000余只,货币类、债券类、股混类等公募产品均有覆盖;“南向通”业务可代销产品有200余只。
“对于大湾区来说,双向开放意味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多的国际资源和机遇。在双向开放下,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对大湾区财富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金财富党委副书记、总裁王建力表示,通过过去几年的实践,相信买方投顾可以为大湾区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帮助其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并可以提升大湾区财富管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资本进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操作依据。股票配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投资者在使用杠杆交易时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谨慎决策。本站对因信息使用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链接:http://juzuxun.com/html/peizichaxunwangzhan/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