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兑不再后,“聪明”的投资者要这样应对!

配资查询网站: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不得刚兑”的信号明确发出,这些对数十万亿的资产管理行业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配资查询网站

作者 苏晓科(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董事总经理) 王诗钧(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分公司资产管理部项目总监)

近期,资管产品破除刚兑的监管措施、实施细则等陆续出台,监管层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不得刚兑”的信号明确发出,这些对数十万亿的资产管理行业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这一监管理念下,投资者如何为本金安全科学规划,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实现最合理收益,需要“聪明”应对。没有刚兑保护的投资者,应当对金融机构投资管理模式有基本的认知,充分理解投资标的信息披露以及产品设计要素,再加上对投资当期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正确实施,也可继续获得持续稳健的投资收益。

刚兑破除后,金融机构投资管理模式正发生演变,会向主动投资管理、精细化风险管理方向重点布局,原有的被动投资运作及风险管理模式逐步不合时宜。从最近亿阳集团、某省国资违约后,监管层明确阻止金融机构以垫付形式解决兑付,可以看出政策制定者已从对金融机构兑付属自主经营的判定升级为行业监管层面。不难预料,行业政策制定将会在资管产品净值型转变、产品设计、投资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更多规范及引导。短期看,刚兑的破除并不会在金融机构产品兑付能力上产生较大影响,但对于资管产品的投资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大部分资管产品发行主体为政府核准与备案的持牌机构,产品兑付信誉是其负债经营的基础,任何依据“不得刚兑”新政的产品不兑付行为都会对其自身经营产生极大负面影响。资产管理人只有不断增强内功,在投资管理模式上作出积极应对,才可适应新政。

资管产品刚兑破除 投资者风险应对策略 资产管理新模式演变_私募基金静默期

举例来说,投资组合的内部公允估值会逐步取代成本估值,促使以债券、存单等标准资产的投资管理,由被动依靠持有期收益向主动管理价差、流动性溢价转变,并同时积极拓展对ABS(资产支持证券)等标准类资产的投资。银行过去以同业理财募资、自有资金投资的非标投资将快速消退。负债端方面,同业理财在刚兑破除与穿透监管下,对机构客户的吸纳资金能力明显减弱,加之无法通过资金垫付来解决兑付,非标资产流动性管理难度明显增加。资产端方面,资产管理人的非标投资会更偏好有经营现金流或抵质押物处置可产生现金流的项目进行投放,对仅靠信用担保的项目投资会进一步压缩。诸如对上述金融机构投资管理模式演变的基本认知,均有利于投资者识别资管产品的本质风险。

正确识别资管产品本质风险后,“聪明”的投资者还需要理解产品信息披露以及产品设计要素,并认真执行认购流程。过去,很多投资者在刚兑背书下陷入“唯收益论”的简单产品评判标准。资产管理行业经多年发展,理财产品投资已覆盖各类资产及其衍生标的,市场为迎合投资者多元化需求,高风险高收益产品供应也在加大,正确理解产品信息披露是投资之前的必修课。监管要求对私募产品要实行标准化“双录”以及购买静默期制度,都是为了强化投资者重视产品风险,厘清投资者与资产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高净值投资者,当遇到产品无法兑付问题,如果仅寄希望于上访、集会、声讨等方式,恐怕无济于事。投资者在充分理解产品信息披露,并认真对待认购流程中所作的承诺后,如果仍有无法理解的投资风险,选择延迟或放弃购买是长期稳健投资的重要保护。

充分理解资管产品信息披露以及产品设计要素,可有效帮助投资者形成合理的投资决策。金融机构免除刚兑责任的前提之一,是对其所管理的投资产品进行充分、详尽、真实的信息披露。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可明确基础资产的本质风险,提前预判产品收益的合理性以及管理人投后风险管理能力。如果信息披露中存在与产品实际运作管理不符的情况,投资者可以管理人未尽责或存在隐瞒重要信息等为由,在产品未安全兑付情形下最大限度地向管理人、投资标的对应融资人或原始权益人开展追偿工作。

产品设计要素是信息披露中投资者较难理解也容易忽略的部分。虽然很多产品基础资产风险收益合理,但经产品设计重构后,风险收益常常需要重新定位。比如,非标产品结构化后,由于项目还款现金流或抵质押物清偿不具可拆分性,优先级份额尽管让出收益但并未有效得到劣后级份额的风险保护。再比如,以投资债券的结构化产品为例,尽管投资标的是已严格审核并公开发行的债券,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但由于杠杆因素以及对优先份额利息保护,劣后份额实际上属于风险较高的投资资产,不再是低风险资产。在申购赎回等过程中,产品设计要素会附带期限、费用等约束性条款,也会对投资者最终收益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准确了解产品设计要素条款成为投资理财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私募基金静默期_资管产品刚兑破除 投资者风险应对策略 资产管理新模式演变

“聪明”的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当期各大类资产最合理的配置策略,也是确保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目前理财产品市场的净值型产品多数是以债券、存单、资产证券化、股票、大宗商品等为标的,这些标的资产价格与收益在复杂宏观环境下都会波动涨跌,及时掌握各类资产所处的趋势状况十分有必要。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难,投资者可通过关注银行、证券等大类资产策略研究公开信息,来保持对当期最新趋势的掌握,避免因产品销售机构误导或投资者“羊群效应”而产生错误决策。

刚兑不再,是资产管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阶段,“聪明”的投资者应当积极对待,通过不断完善对金融机构投资管理模式的认知、充分理解信息披露以及产品设计要素,并及时参考当期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在纷繁多样的理财市场中寻找到合适自己的投资标的,获得最合理的投资回报。(中新经纬APP)

资管产品刚兑破除 投资者风险应对策略 资产管理新模式演变_私募基金静默期

【专家简介】苏晓科,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资产管理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历任汇丰银行(HSBC)全球利率衍生产品总部利率结构化产品设计及定价金融工程师,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王诗钧,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分公司资产管理部项目总监。

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操作依据。股票配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投资者在使用杠杆交易时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谨慎决策。本站对因信息使用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链接:http://wwww.juzuxun.com/html/peizichaxunwangzhan/1152.html

二维码
浏览器扫一扫访问

联系管理员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5961236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