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丨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炒股配资开户: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158人当中,过半是“新面孔”,而无论是“老委员”还是“新面孔”,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炒股配资开户

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158人当中,过半是 “新面孔”, 而无论是 “老委员”还是 “新面孔”, 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会议期间, 面对记者的各种提问,他们准备充分,从容对答,尤其是对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更是纷纷建言,把老话题谈出新理念、新期待,让人备感振奋。

新关注

特殊群体需要特别关爱

长久以来,媒体对于接受养老服务的群体大多集中在城市老年人,关注重点也是如何让城市里退休的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养老服务。但在此次两会期间,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当中很多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农村 “空巢”老年人以及跟着儿女漂泊在异乡的 “老漂族”。

“大家对高端养老尤其是城市退休老人的关注比较多,但对于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关注度比较低。然而,这些农村老人恰恰是最需要政府部门给予重视的。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保障能力和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落后。” 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忠有针对性地说。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谈及这个话题也有话说。“当前, 养老服务主要集中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以及提供各种便利条件。然而,随着我国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子女不在身边或老年人到城市给子女照顾下一代的情况越来越多, ‘空巢’ 老人和 ‘老漂族’成为人数众多的老年人群体,他们的精神‘养老’问题更需要社会各界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卡的广泛应用以及异地就医结算逐渐成为现实,老年人在异地就医和领取养老金越来越方便,这部分老年群体的物质生活保障在不断加强,但精神生活十分贫乏,甚至引发一系列精神健康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 “老漂族”,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服务创业中心主任刘筱敏建议,应该从根本上解决0-3岁婴幼儿托管的问题, 以及入托和入学的孩子的课后看管问题。

对于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 她认为, 一方面在于老年人个体的自我调适,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发挥街道、社区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多样化文娱活动,减轻老人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全国政协委员 新农村养老服务 _民建中央:建议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_ 养老服务创新模式 全龄化养老

新理念

养老服务需要创新思维

未雨绸缪,养老服务更需要有前瞻意识。

在采访中,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对于我国老龄化速度都用了 “超出想象” 的表述,而事实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确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1亿人, 占总人口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

民建中央:建议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_全国政协委员 新农村养老服务 _ 养老服务创新模式 全龄化养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协委员对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格外期待,这种期待也反映在他们的提案中。

作为广东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既是一位 “老”政协委员,同时也是长期关注养老服务话题的热心人士。今年她所带来的 《关于促进全龄化养老模式发展的提案》就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

翟美卿认为,目前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普遍采取集中养老的方式,容易导致老年人缺失家庭归属感, 甚至罹患抑郁症,而居家养老的硬件和服务水平又难以保障。

翟美卿建议推行全龄化养老。 她解释,该模式是指在已建和在建社区内,按照一定比例配置养生、 养老设施及住宅,使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在熟悉环境中养老。

“政府可对全龄化养老社区建设进行前瞻性规划,打造老、中、青年龄层次均衡的社区。”翟美卿说。

当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养老的新举措。来自江西省新余市的全国政协委员陈文华赞成 “政府引导、乡村主导、 部门支持、 社会参与” 的养老方式。

“新余市按照 ‘有公房不租房, 能租房不建房’的原则,利用村集体的闲置场所和房屋, 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大力推行‘颐养之家’ 建设。 短短一年多时间, 新余市建成 ‘颐养之家’603个, 供养老人7597人, 形成了 ‘离家不离村、 居家享清福’的农村养老模式。”

陈文华认为,这种养老模式既尊重农村老人故土难离、 安土重迁的生活习惯,又为他们建设了提供一日三餐、 相互照料、交流情感的平台,让农村老人生活有着落、权益有保障、精神有依托,取得了老人开心、子女安心、政府放心的社会效果。建设颐养之家的低成本、标准化和可持续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新蓝海

推动养老服务发展进入快车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提速,传统养老服务模式未来将被智能化养老模式所替代。 对于智能化养老,政协委员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片养老服务的 “新蓝海”。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定义是从60岁或65岁开始,但具体到每一个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差异巨大,完全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这三个阶段对养老的需求完全不同,而智能养老在各个阶段的养老服务均大有可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周玉梅说。

周玉梅指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是国家倡导的养老模式,但需要进一步细分养老服务方式。她认为,要尽量延长老年人可以完全自理的年龄,对半自理老年人要延缓其进入完全不能自理阶段的年龄。政府应该充分考虑老龄社会的特殊性,广泛运用智能养老设备,在公共设施建设上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尽量延长老人的可自理年龄。

“在手机支付功能迅速普及的年代,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探索智慧养老的新模式,在老年人三个阶段的生活服务中, 提供科技支撑, 让老年人能够幸福、 高质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周玉梅说。

对于信息技术推动养老服务的作用和前景,民建中央在相关提案中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养老信息化工作,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化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 新农村养老服务 _ 养老服务创新模式 全龄化养老 _民建中央:建议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在 《关于大力营造养老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提案》中, 民建中央建议, 建立共享数据库,依据医疗联合体现有数据,丰富老人的基本信息和有效需求信息,统计鳏寡孤独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以及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家庭需求等情况,通过信息化和云平台全面准确地采集和发布养老需求信息, 使有效、便捷、 智能的养老服务成为可能。

民建中央:建议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_全国政协委员 新农村养老服务 _ 养老服务创新模式 全龄化养老

新期待

资本和人员要 “双给力”

养老服务业,说到底是钱和人的问题。如何吸引民间资本和新一代年轻人投入到这项事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政协委员们在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感到担忧的同时,对推动民间资本和人才投入到养老服务业更充满期待。

“我有两个感受, 一是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不高, 二是相关部门投入不足,尤其是民间资本投入不足。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涉及经费、 人员、服务内容、 服务场地、 政策等方面问题,应该从国家层面统筹解决。” 谈到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感受,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刘杰快人快语、直言不讳。

对于养老照护人才的缺乏,刘杰表示更是感同身受。 “上海非常缺乏照护人才, 因为我家里就有老人, 也需要照护,护工不好找不说,想找一个有经验的护工非常困难。”刘杰说。

对于如何吸引和留住养老照护人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赵瑞华从医护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亟需提高养老照护人才的相关待遇。 “首先应该从待遇方面,保障现在这些从业人员的生活尊严,护理工作本身就非常辛苦,如果待遇偏低,人才流失率就会非常高。”

此外,她认为,还应该从改善医患关系的角度,加强医生和护理人才对于医疗环境的信心,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对于民营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产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农业文化遗产专家闵庆文认为,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养老产业。

“民营资本除了履行社会责任, 还要追求经济效益回报。近年来,我国快速老龄化超出预期,相关部门还没有积累比较成熟的经验,在激励政策的制定上比较滞后,这也是制约民营资本投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政府应该不断加大投入, 政策制定也要及时跟上时代变化。”闵庆文说。

图表漫画丨赵乃育

本网站所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操作依据。股票配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投资者在使用杠杆交易时应充分了解相关风险,谨慎决策。本站对因信息使用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链接:http://juzuxun.com/html/chaogupeizikaihu/701.html

二维码
浏览器扫一扫访问

联系管理员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596123666@qq.com